長沙7月1日訊(記者 宋瑤)糧食儲藏對溫度、濕度、水分等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,只有對這些相應指標進行科學控制,才能保證糧食的高品質。以前,湖南儲糧基本依靠主觀經驗,如今,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正在推進湖南糧食儲藏進入全新的“智慧時代”。6月30日,湖南糧油健康生態行采訪團走進湖南糧食集團的金霞庫區,參觀湖南數字糧食管理平臺建設。
湖南糧食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,根據全省危倉老庫維修改造項目的實施計劃要求,他們引入了現代信息化管理技術對傳統糧倉進行了提升改造。目前,各中心庫區正在建設儲糧業務管理系統及儲糧安全監控系統,包括出入庫業務自動化管理、視頻安防監控、在線糧情檢測、安全預警及智能通風控制等內容。
在金霞庫區,記者看到,糧倉中遍布著檢測糧情指標的傳感器,這些傳感器主要用于監測糧食儲存過程中溫度、濕度、水分和氣體等關鍵指標數據的變化。此外,倉內還配套了全景攝像機及激光測量儀,一方面可360度實時觀測倉內情況,另一方面可通過精確測量倉內糧食的體積測算出儲糧數量。
據介紹,數字系統將采集的糧情數據自動與預警規則進行分析判斷,一旦檢測到異常系統自動發出報警提示,并通過播放警報音及發送短信的方式通知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理。管理人員還可遠程實現對糧倉的可視化管控。如果溫度過高、濕度過大,或者倉內氣體濃度未達到安全范圍,系統將自動開啟智能通風系統進行調節,有效保障糧食儲存的安全。
“信息化技術的應用,使得儲糧信息的傳輸更實時、更準確,具備了自動檢測、自動控制、自動統計的功能,達到了高效、科學儲糧的目的”,金霞庫區還透露,儲糧信息化的應用不但可以更加安全地儲糧,還可以實現出入庫業務的自動化管理。據悉,相關建設方案已經設計完成。
(工作人員展示數字糧食管理平臺)
(糧食儲備實現遠程監控)